如何使你的講演更精彩?
一、講演目標:to be understood
有些講演者忽視了這個目標:“讓聽眾了解你想傳達的意思”,只是在那里講,講的內容之間沒有層次沒有結構,自己都不清楚最終要傳達給聽眾什么東西,結果呢,好像什么都提到了,但什么印象都沒有給聽眾留下。這種講演最容易催眠聽眾。所以,講演者可以這樣來自測:如果沒有PPT在身后放映,聽眾聽了你的話語之后,會記住哪些你要傳達的意思?你希望他們了解哪幾個要點?在你講演結束的時候,他們真的了解了這些要點了嗎?
為了達到這個目標,我們要:
(1)事前打腹稿:先不忙借助PPT,自己先思考:我在一定的講演時間內、面對一定的講演對象,我要談哪幾點意思?這幾點是聽眾關心的嗎?有新意嗎?我用什么論據、案例來支撐這個案例?我要在哪幾個地方反復強調這幾點意思?
(2)一定要取舍:把很多好的資料堆砌在那里,并不意味著有效的表達,反而會分散聽眾的注意力。因此,我們一定要對講演資料進行取舍,這里,“舍”更需要勇氣和技巧,要敢于“舍”、善于“舍”。我自己有一個自檢的標準:這張PPT一定有講的必要嗎?如果沒有,刪掉!這張幻燈片里的某幾句話的意思,我能講的清楚嗎?如果不能,刪掉!所以,最后要保留的,只有那幾個關鍵你要表達的意思、以及支持這幾個要點的必要的論據、資料和案例,其他的,刪掉!
二、講演技巧:to lead your audience
講演進行時,如果聽眾開始交頭接耳、開始東張西望、開始心不在焉,那么,往往是因為講演者沒有抓住聽眾的心。好的講演者,說出的每個字、每個身體語言,都在牢牢的抓住客戶的注意力,在那一段講演的時間里,他是聽眾audience的思想的leader。
為了做到這一點,我們要:
(1)營造氣場,讓聽眾愿意聆聽你。講演者如果儀表不端、身體語言蹦蹦跳跳,一定不會贏得聽眾對他發言內容的重視。對于同事們,由于我們要做專業型顧問,所以往往可以采取穩重型講演風格,從容鎮定,胸襟可通天地,透著一種力量,營造出一種氣場,有一種“看透行業百態、如今從頭評說”的勢頭,站的那里撼都撼不動。
(2)開場白一定要創新有力。講演者的頭三句話,往往就揭示了后面整個講演的水平、決定了聽眾是否能被你吸引。好的開場白,簡單幾句話,清晰、有力、幽默、創新,交代清楚自己和這次講演的特殊關系、交代清楚自己和在座聽眾的特殊關系、交代清楚這次講演馬上要展現的特殊亮點。那些零零碎碎、羅羅嗦嗦、故弄玄虛、牽強附會的開場白,還不如不說。
(3)杜絕不好的口頭禪。口頭禪往往是不好的,比如,“我認為如何如何”--難道,你代表的是你自己的看法、不是公司整體嗎?“我們”是不是更有震懾力?再比如,“可能如何如何,可能如何如何”--每說一個可能,就給你的話語力度打了一個折扣,聽到最后,聽眾都徹底沒有信心了。三比如,“這個層面如何如何,那個層面如何如何”--你要談的意思果真的是一個層面的問題嗎?“層面、要素、層次、原則”這種詞都要慎用,不可隨意使用。
(4)“連”起你的幻燈片,注意起承轉合。一篇一篇斷斷續續的幻燈片,肯定會帶來聽眾思維的不連貫、走神、開小差。這張幻燈片講的意思,和你上張幻燈片剛剛講過的意思、是你下張幻燈片將要講的意思,是什么關系?要多用“首先、同時、然而、然后、最后”這些關聯詞,使你的講演一氣呵成。
(5)你說的每個意思都要在PPT上有提示語。有的講演者喜歡結合案例,這是一個好習慣,聽眾不喜歡枯燥的說教,不喜歡你逐字念幻燈片,他們喜歡聽鮮活的例子。但講演者不能講起例子拉拉雜雜、一瀉千里,聽眾是用多種感官在接受你的信息,他們的眼睛在看著幻燈片,他們的耳朵在聽你說的話,所以,你說的每個意思,都要在幻燈片上有提示語,這個提示語不是要讓你把所有話就記錄下來,那就成了念幻燈片了,而是寫一些關鍵詞在那里,這些關鍵詞最好還引起聽眾的懸念,他們的眼睛看到這些懸念,耳朵里聽到你來解開這些懸念。這時,看到的、聽到的相互強化、相互補充,自然會讓聽眾如沐春風。這里,什么時候結合幻燈片?什么時候脫開幻燈片?這是一個微妙的把握。我的個人經驗是:幻燈片有的我一定會提到,同時,我還會提到幻燈片上沒有的東西。比如,幻燈片上有三句話A/B/C,有一幅圖,我會把三句話的要點都點到,把圖也點到,同時,我還會講,“A這句話的反面是什么意思呢?”“B和C有什么關聯呢?”“以前的聽眾看到這幅圖有什么反映呢?”這些,是幻燈片上沒有的內容,但是又和幻燈片上已經有的內容息息相關。當然,你要選擇是詳細講還是簡略講,都是事無巨細的展開則太詳,都是草草帶過則太略,都沒有一種變化的美。最好的,是有詳有略、有疏有密、有緊有松、詳略得當。這樣下來,聽眾的心就好像是講演者手中牽的風箏,放放收收,其樂無窮,讓他飛又不能飛遠,風箏的線一直牢牢地控制在講演者手里。
(6)清晰有力、耐人尋味的結尾。好的文章要“鳳頭豬肚豹尾”,意思是說,開頭引人、中間充實、結尾有力,做講演也是一樣。講演的結尾不要草草結束,要清晰總結你前面講的幾個關鍵意思,要再留出一點思考空間給聽眾,這和中國畫是一個道理,畫中的一個人眼睛眺望到畫外,把欣賞者的想象也拓展到畫外。
同類文章排行
最新資訊文章
- 王躍文金牌導師
- “百萬名師聚樂部”正式成立!
- 晟德智業與贏家大講堂就全腦通項目達成合作聯盟
- 《網絡心動力》引爆精神互聯的盛宴
- 《求職擇業面試秘籍》 如何讓好工作來搶你上線跟誰學直播
- 王躍文導師主講北京SOS兒童村提高業務技能國學培訓
- 王躍文老師課程進駐“跟誰學”APP
- 王躍文老師培訓課程——中視傳媒畢業典禮
- 15年3月TTT培訓學員分享
- 國慶十一去哪玩人少推薦
您的瀏覽歷史
